• 南北朝谢惠连著名人物介绍

    南北朝谢惠连《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》

    中文名:谢惠连,国籍:东晋 南朝,民族:汉族 南朝宋文学家

    谢惠连(407~433年),南朝宋文学家。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家在会稽(今浙江绍兴)。南朝宋文学家。祖籍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,出生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)。他10岁能作文,深得谢灵运的赏识,见其新文,常感慨“张华重生,不能易也。”本州辟主簿,不就。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,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,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,大为时论所非,因此不得仕进,官位不显,仕宦失意,为谢灵运“四友”之一。

    以下是小编为您讲解南北朝谢惠连《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》,了解南北朝谢惠连《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》相关的人物故事、事迹,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南北朝历史人物,以及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动态,培根曾说过: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,佛法使人了解生命的真谛。

    历史,简称史,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,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,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。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,那么,历史作为一个存在,就会慢慢的消失成为过去。历史是文化的传承,积累和扩展,是人类文明的轨迹。历史仅仅是历史,具体真实性,就算是历史学家也未必能说的真明了,因为,本站的内容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;

  • 南北朝谢惠连著名人物专题,南北朝谢惠连《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》,南北朝谢惠连历史事件

  • 南北朝谢惠连《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》

    子惠连,幼而聪敏,年十岁,能属文,族兄灵运深相知赏,事在《灵运传》。本州辟主簿,不就。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,及居父忧,赠以五言诗十余首,文行于世。坐被徙废塞,不豫荣伍。尚书仆射殷景仁爱其才,因言次白太祖:"臣小儿时,便见世中有此文,而论者云是谢惠连,其实非也。"太祖曰:"若如此,便应通之。"元嘉七年,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。是时义康治东府城,城堑中得古冢,为之改葬,使惠连为祭文,留信待成,其文甚美。又为《雪赋》,亦以高丽见奇。文章并传于世。十年,卒,时年二十七。既早亡,且轻薄多尤累,故官位不显。无子。弟惠宣,竟陵王诞司徒从事中郎,临川内史。

  • 推荐阅读

    【备注:南北朝谢惠连《宋书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》,对历史的爱好者而言,很多历史事件、历史故事、历史文化等历史知识方面的积累,需要平时日积月累,多闻、多思;敬请顺便了解以下“推荐的历史常识”,利于增长智慧;】

  • 帽子戏法

    2006赛季联赛第4轮客场对阵重庆的比赛中,姜宁上演帽子戏

    法,成为中国联赛上演帽子戏法最年轻的球员。姜宁曾经同时是中国国奥队和中国国家队的成员,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。2009年入选高洪波国家队,并在与沙特队的比赛中攻入一球。

    俄超试训

    2009年7月,姜宁到俄超劲旅莫斯科斯巴达俱乐部接受试训。姜宁的表现得到该俱乐部的一致认可。有消息指,莫斯科FC队为姜宁开出100万欧元的转会费。但是这个价格仍没有达到中能俱乐部的心理价位,他们认为姜宁不止这个价。

    无故替换

    在中超联赛第15轮中,广州恒大坐镇天河体育中心,以3:2力克劲敌北京国安,首次在中超联赛中击败对手。此战,里皮爱将姜宁继续首发,并为主队攻入扳平的一球。不过,就在姜宁进球之后没有多久,恒大主帅里皮在上半场第40分钟便用郜林将其替换下场。也许是对自己突然被换下有点百思不解,姜宁并未跑向站在场边等待入场的郜林,而是从球场的另外一面完成退场。

    在换下场之后,姜宁是独自站在主队休息室的门口,脸色铁青地观看完比赛的。比赛结束后,姜宁也并未走入场与队友一一击掌庆祝,而是迅速回到休息室内。

    赛后,对于在上半场就将姜宁换下,恒大主帅里皮表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,“如果大家看过我们的比赛,就知道我经常会在上半场的末段和下半场进行人员的调整,如果哪个球员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那样在踢球,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他换下来。”

    随后,里皮继续将溢美之词用在姜宁这名爱将身上,“姜宁是一位优秀的球员,更是一名伟大的球员,他是中国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,他还有进步的空间,他的潜力是无限的。假以时日,他会变得更为优秀。

    意甲试训

    2009年1月,在经纪人的联系下,意甲劲旅乌迪内斯有意邀请姜宁去试训。

    中能俱乐部总经理于涛介绍,意甲球探关注姜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。2007年联赛中期,就曾通过林乐丰表达了希望他能到意甲试训的意向,但由于当时联赛激战正酣,姜宁未能成行。不过,姜宁的表现已经引起了对方的强烈兴趣 。2008年12月中旬,乌迪内斯俱乐部曾想让姜宁参加明星邀请赛,一方面是近距离考查,另一方面是商谈各方面的费用,但由于姜宁一直跟随国足进行训练和比赛,结果错失了这一良机。

    乌迪内斯俱乐部在2008年圣诞长假后已经开始着手筹划邀请函的事,他们希望姜宁能尽快前往意大利。不过,圣诞节后,对方迟迟没有动静。而中能俱乐部总经理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承认,姜宁加盟乌迪内斯一事的希望很小。他表示,中国足球的成绩一直不好,国外球队对中国球员没什么兴趣,很多留洋的消息都是经纪人一厢情愿的炒作。现在只有那些有特点的、年轻的球员有可能入国外俱乐部的法眼。比如,曲波就是因为速度奇快而著称,而姜宁的年轻、有天赋则成为他最大的砝码。

    详细点击:【春秋战国:姜彭生】

  • 谢尚父亲

    谢鲲,官至豫章太守。

    谢尚妻子

    袁女正,袁耽的妹妹。

    谢尚姐妹

    谢真石,褚裒之妻,康献皇后褚蒜子之母。

    谢尚后代

    继子

    谢尚无子,由堂弟谢奕将儿子谢康过继给谢尚世袭其爵位,谢康早死。谢康弟谢静又以其子谢肃继嗣,谢肃又无子。谢静之子谢虔又以其子谢灵佑作为谢尚的后代。

    女儿

    长女:谢僧要,嫁庾龢。

    次女:谢僧韶,嫁殷歆。

    另有一女嫁王茂之,生王裕之。

    详细点击:【晋朝:谢尚】

  • 生死迷局

    由于郁达夫的失踪太过诡秘,关于他的生死至今仍像谜一般没有解开。

    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缘于1946年8月8日,邵宗汉先生从棉兰苏门答腊联军总部情报处所获取的消息。该消息证实,联军当局在日本战犯口中得知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枪杀,同时被害者尚有欧洲人数名,遗骸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。然而,这一说法却有个重大的疑点难以解释,即有研究者曾翻阅棉兰法庭的审讯记录,却完全寻觅不到有关郁达夫(赵廉)的蛛丝马迹。如果此说成立,那么郁达夫和同时遇害的几位欧洲人的被埋地点也应该很清楚,可是,郁达夫的遗骸在整个东南亚都找不到,所以这种说法的可靠性未能得到证实。

    恋爱经历

    文学与恋爱,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。恋爱的激情,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,观其一生,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,然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上,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。同样,他的恋爱经历也如同他的文学名篇一样,焕发着迷人的光彩,怅惘也罢,迷离也罢,悲歌也罢,总之都成了传世的名作。

    鲁迅著诗《阻郁达夫移家杭州》

    鲁迅曾以世道艰难而著诗劝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,可他“儿时曾作杭州梦,初到杭州似梦中”,终于在1936~1938年,郁达夫实践了“把家安在杭州”的那个梦,虽只匆匆居杭两年,可他漂泊一生,故居多处,只有杭州这座屋,他出手亲自设计。

    后是鲁迅先生亲笔手书的著名七律《阻郁达夫移家杭州》:“钱王登假仍如在,伍相随波不可寻。平楚日和憎健翮,小山香满蔽高岑。坟坛冷落将军岳,梅鹤凄凉处士林。何以举家游旷远,风波浩荡足行吟。”

    详细点击:【近代:郁达夫(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)】

  • 汉武帝元封元年(前110年)春天,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。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(今洛阳)未能继续前行,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。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,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。

    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:“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。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,主管天文工作。后来衰落了,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?你继为太史,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。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,到泰山封禅,而我不得从行,这是命中注定的啊!我死以后,你一定会做太史;做了太史,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着啊。况且孝,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,中间经过事奉君主,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,扬名于后世,光耀父母,这是孝中最主要的。天下称颂周公,是说他能够歌颂周文王、武王的功德,宣扬周、召的遣风,使人懂得周太王、王季的思想以及公刘的功业,以使始祖后稷受到尊崇。周幽王、厉王以后,王道衰落,礼乐损坏,孔子研究、整理旧有的文献典籍,振兴被废弃了的王道和礼乐。整理《诗》、《书》,著作《春秋》,直到今天,学者们仍以此为法则。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,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,史书丢散、记载中断。如今汉朝兴起,海内统一,贤明的君主,忠义的臣子的事迹,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,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,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,你可要记在心里啊!”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:“小子虽然不聪敏,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,不敢有丝毫的缺漏。”

    详细点击:【汉朝:司马迁(西汉史学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)】

  • 火炮落时城郭碎,烟云散处鬼神愁。轰天雷起驰风炮,凌振名闻四百州。

    详细点击:【宋朝:凌振(善造火炮的梁山英雄)】

  • 理学大师马一浮》

    海内外学术界对于近现代儒学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相当热门,其中对那些自构体系、融会西学的所谓“新儒家”的代表人物,诸如梁漱溟、熊十力、冯友兰、贺麟、唐君毅、牟宗三等人,已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专著,广为人们所知。然而,有一位被周恩来总理称之为“中国当代理学大师”①的马一浮,却鲜为人提及。究其原因,可能与马一浮从不标新,更不自构体系,而始终只是默默地潜心体究宋明理学,躬自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精神,匿居陋巷,不求闻达等有关。这在今日着眼于“新”的学人们看来,马一浮似乎偏于“仍旧贯”,对传统儒学没有多少新的发明,因而未予重视和研究。

    其实,马一浮在二、三、四十年代是与梁漱溟、熊十力等人齐名的儒家学者。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,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,是时人所公认的。众所周知,熊十力是极少称许别人的,但是他对马一浮却推许说:“马先生道高识远”(《十力语要》卷二《与贺昌群》)。贺麟则评论说:“马先生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,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。”又说:“他尤其能卓有识度,灼见大义,圆融会通,了无滞碍。”(《当代中国哲学》第一章,《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》)所以,研究和分析一下马一浮的思想路向,对于把握近现代儒学发展的全貌,也是极有意义的。

    马一浮,单名浮,一浮是他的字,号湛翁,别署蠲戏老人、蠲叟等,浙江绍兴人。生于清光绪九年(1883年)①死于1967年。他自幼饱读诗书,1898年,十六岁时,应县试,名列会稽县案首(第一名)。②青年时,他与同乡马君武、马叙伦游,风华正茂,“各自负以天下为任”,然而不久后,马一浮“即自匿陋巷,日与古人为伍,不屑于世务。”(引自马叙伦:《石屋余渖》“马君武”篇)大约从1912年或1913年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,他一直在杭州,孑然一身,身居陋巷,潜心研究儒、释、道等中国传统文化。著名画家丰子恺在其随笔《陋巷》一文中,称马一浮为“今世的颜子(渊)”,在记述他1933年第三次去马一浮居处访问时的感受(第一次是在二十年前)说:“先生照旧孑然一身地隐居在那陋巷的老屋里,两眼照旧描着坚致有力的线而炯炯发光,谈笑声照旧愉快。”(引自《缘缘堂随笔集》,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)这段充满感情的文字,生动地描绘出了马一浮二十年间乐道不疲的精神。

    详细点击:【近代:马一浮(中国国学大师)】

Copyright jiaolishi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粤ICP备16080363号 历史网。免责说明:本站历史知识,来自网络收集,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,仅供参考;

历史 历史网站 历史人物 别墅装设计 别墅设计 SEO优化 画册设计 巴西海运双清 卡压管件